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徐令宜的耳朵里。他暗暗奇怪。
儿子虽然年纪小,练的是内外兼修,寻常三五个人难近他的身,怎么就让街头的混混给打了何况那些在街上混的,最有眼sè,看着他衣饰不凡,又有护卫随邑,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动了手或者是谨哥儿气焰嚣张,借着这事先挑的头
他沉默片刻,问灯花:那对卖唱的父女什么时候进的府
灯花恭敬地道:六少爷和二少爷碰了头之后,二少爷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就领了那对卖唱的父女
二少爷徐令宜微微一愣。
是啊灯花道,听说是六少爷求二少爷给那对父女安置个地方,二少爷也没有什么好地方,就带了回来了徐令宜沉默了片刻,吩附灯花:那对卖唱的父女在哪里领来我看看
灯花去群房叫了卖唱的父女过来。
那父亲不过三十来岁的年纪,五官清秀,虽然面sè饥黄,骨瘦嶙峋,眉宇间却透着几份傲气。大冬天的,穿了件秋天的夹袍,背了个琵琶,身姿笔直地站在那里,不像卖唱的,倒像个读书人。女儿十二三岁的样子,紧紧地跟在父亲的身后,低着头,身乎瑟瑟着发抖,很害怕的样子。
抬起头来说话徐令宜的声音不高不低,隐隐有雷霆之音,女儿慌慌张张地抬起了头。
`
父女的五官有七八分相似。那女儿脸sè很苍白,一双秋水般清澈的睁子,可怜兮兮地望着徐令宜,楚楚可怜,的确有几分姿sè。
叫什么名字徐令宜淡淡地道。
沦落如此,辱祖宗之名,不敢称姓道名。那父亲看似不卑不亢的声音却发颤,透露了他的害怕。
徐令宜道:听你这口气,还是个读书人
做父亲的没有做声,低下了头,显得很羞愧的样子。
徐令宜又问:听说你们是江南人,怎么就流落到了燕京又怎么和人打起来了
投亲不遇,没了盘缠,只好卖唱为计。那父亲说着,脸sè涨得通红,那帮人非要小女唱小曲,小女不会就要小女陪酒。我怎么也算是读过书的人,让女儿抛头露面已是不得已怎么能让小女再去陪酒说着,眼里露出忿愤之sè,做女儿更是泪眼婆娑,就起了争执
太夫人赏了些银子给你们做盘缠。徐令宜没再多问,你随灯花去领了带着女儿回乡吧
父亲满脸惊讶。
爹爹,那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女儿激动地问父亲,父亲好像被这巨大的喜悦给冲垮了似的,半晌才回过神来冲着女儿点了点头:我们可以回去了然后朝着徐令宜揖了揖.说了句大恩不言谢。
从始到终,都保持着一种外厉内茬的尊严,随着灯花退了下去。
徐令宜叫了白总管进来:去查查,和谨哥儿打架的都是些什么人
白总管应声而去。
下午来给徐令宜回信。
是漕运总督陈伯之的儿子陈吉。白总管斟酌着道,他疏通会通河有功,皇上特荫恩他儿子指挥佥事,陈吉奉旨进京谢恩。
徐令宜点了点头,神sè很平静:顺天府的人怎么说
去的时候已经打完了。白总管道,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又道.五城兵马司的人说他们比顺天府的人到得还晚。
徐令宜大笑,挥了挥手:知道了
白总管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退下去,而是面带犹豫,有些踌躇,你还有什么事徐令宜笑道。
白总管迟疑了一会,低声地道:侯爷,您看,要不要跟顺天府的打个招呼.六少爷脾气虽然有些鲁莽,可任谁见了这样的事只怕也要义愤填膺毕竟是做了件好事
徐令宜没有表态,而是突然道:过了年,山西的大掌柜就六十三了。他今年又提起荣养的事。我看,你和谆哥儿商量商量,定几个人选我过过目。明年开chun就把山西大掌柜的人定下来。
白天总管知道徐令宜是示意他不要再管,忙恭声应是:我这就和四少爷去商量。
徐令宜没有做声。
待白总管走后,背手站在窗前旁看了半天的雪,这才回了谨哥呢他坐下就问儿子。
十一娘接过小丫鬟奉的热茶放在了徐令宜的手边:说是还有人找那对卖唱父女的麻烦,要亲自把人送出城她坐到了徐令宜的身边,我怎么总觉得不对劲以谨哥儿的脾气,救了人,多半就是丢下银子让小厮他们去善后。这次却因为那对卖唱的父女没地方住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