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瓷、茶,本是中国“自古以来”出口之“三大件”,独霸世界市场n多年。但是,到了关卓凡这个时代即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瓷器的制作,泰西诸国早已超过了中国;茶的生产,亦早就多点开花,无需再独沽中国茶之一味了。
唯有丝,依然几乎是中国的独门生意。放眼全世界,在生丝出口上,中国只有日本这一个稍微像样点的竞争者。
泰西诸国对生丝需求孔殷,但正如大浦庆所说的,洋人“眼界开了,胃口大了”,对生丝的质量和产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生产模式,已无潜力可挖。
本来,以中国得天独厚之条件,丝业的近现代化,完全应该成为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技术上的难度也是最低的。
可惜,原时空的当政者,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就算意识到了,但怵于广大土法生产、经营者的反对,由始至终,没有从政府乃至国家层面,对丝业近现代化,做任何实质性推动,由得民间新、旧两派,自行竞争,自生自灭。
如果矛盾激化,两派打起来了,政府为求息事宁人,出面压制的,一定是采用“西法”生产经营的那一边。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伊始,片仓公司富岗制丝所,便从法国引进了金属制造的蒸汽缫丝机,称“直缫车”那是1870年。距今不过四年;两年后,即1872年,日本便成功仿制出自己的“直缫车”,从此不必进口了。
彼时,出任日本首相的松方正义,将生产和出口生丝定为国策,并决定“除旧布新”,淘汰土缫车。力推“直缫车”。
1875年,“直缫车”在日本全国推广开来;第二年,即1876年,日本的生丝生产就迎来了大发展。之后,日本丝业一路高歌猛进,至1909年,生丝的产量和出口量。终于都超过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丝绸大国。
读史至此的时候,关卓凡总会想:钢铁、煤炭、石油神马的,比不过人家也就罢了,丝居然也被人家后来居上?!这个屌丝逆袭的故事,未免励志得太过分了。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1938年,日本的生丝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占全世界生丝产量的76%,产量也好。出口量也罢,都超过中国十倍以上。
中国的丝业,和日本比起来,连“小兄弟”都算不上了。
这个故事,就永远留在原时空好了,本时空,让俺来拨乱反正。
首先,要做一点弊,替中国丝业的发展。争取几年宝贵的时间差。
上文说了,日本于1870年引进了第一台“直缫车”。本时空,明治维新是没有了。但是,日本引进第一台“直缫车”的时间,反倒提前了整整四年就是大浦庆从法国购进的那台新式缫丝机。
历史真正吊诡。
这自然是作为穿越者的我,带来了一对蝴蝶的翅膀的缘故。所以,应对的责任,自然也应该由我承担起来。为此,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不惜在相当程度上牺牲我个人的利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